“芝麻信用”服务协议 到底有多少法律上的“坑”
- 2018-01-04 20:02
- 新京报
- 邓学平
芝麻服务协议。图片来自支付宝截图
立法和执法都要跟得上时代变化
在过去,个人隐私主要集中在住宅之内,主要以物理形式存储。是故,非经法律授权或者当事人同意,任何人不得侵入住宅被上升为宪法规定。现如今,个人隐私主要以数据、信息的方式存储,其产生、传播和使用都变得网络化、商业化。
然而,我们的立法和执法,显然还没有跟上这样的变化。虽然很多立法都有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立场宣示,但在具体的保护方式、保护手段方面却往往付之阙如,相关职能部门也鲜有主动执法。这导致的现实困境是,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更多的依赖像阿里、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的道德自觉。
其实除了支付宝,其他的APP和网站很多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。大数据时代,要想摆脱信息裸奔的命运,除了靠商家的道德自觉,更重要的是靠消费者的权利觉醒和监管部门的强力执法。消费者并不傻,所以奉劝“芝麻信用们”,还是别再给人也给自己挖坑了。
邓学平(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)
相关阅读
服务“零距离”,关爱“心贴心”——记2024同心•共铸中国心甘孜大型医疗公益活动
- 健康
- 2024-07-11
- 8846
“同心共铸,情暖甘孜——‘同心·共铸中国心’2024甘孜行&rd...